

0551-63429508
新聞動態
在線客服
時至年末,各類年終盤點也熱氣騰騰地擺上了桌,在2015到2016的轉換之交指點江山。傳統醫藥制造業苦兮兮,創新驅動成為主旋律,生物醫藥行業又將拋出怎樣的成績單與橄欖枝?
政策引路:變動之下的創新紅利
歷數2015,生物醫藥領域相關政策的出臺可不在少數。從藥價改革到“健康中國”,從數字診療實施方案征求意見到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遍及生活各角落的同時,藥品注冊審評制度改革、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等三道金牌令更為新藥研發開辟了新路。
在老齡化背景與技術進步的基礎上,生物醫藥產業的朝陽性得以保證;而加碼政策變動,更是帶來了短期內產業格局的“大地震”。中泰證券于12月20日發布醫藥政策研究報告稱,2016年,預計醫保系統引導的招標趨勢將快速落地、鼓勵創新的藥審政策將多頻曝光、公立醫院藥占比在零差率引導下有望持續下降至30%左右、互聯網電商等正面清單有望公布。
在一系列政策催化下,新興業態的創新紅利也是盆滿缽盈?;ヂ摼W醫療、民營醫院、養老康復等新興業態行業規模發展迅速,醫療器械領域進行渠道整合,藥審變革與招標政策也引導著高端仿制藥、創新藥等分得一杯羹。
創新與跨界:投資主線新布局
11月初,北京仁仁通泰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江布克表示,計劃與天津民族品牌“郁美凈”達成合作,通過提供技術和原料,將生物發酵中藥制劑化妝品化方面的技術優勢與郁美凈的渠道資源和社會認知度結合,醞釀新的發展機遇。
而這僅是醫藥生物跨界江湖中的滄海一粟。中泰證券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15年11月23日,二級市場已經完成跨界或正在跨界的跨行業公司共90家。具體看來,跨界涉及醫藥或醫療新技術為7家、跨界進入醫療服務的有32家、跨界進入醫療器械的有16家、跨界進入藥品制造的有18家、跨界進入醫療信息化的有16家、跨界進入醫藥流通的為1家。其中,接到最多橄欖枝的醫療服務跨界選擇囊括了醫療、養老、體檢等環節。
二級市場跨界醫藥/醫療公司匯總
作為醫藥行業熱度正高的選擇,“跨界”也成為了中泰證券對于2016年投資主線的預測之一,個性化醫療、醫療服務、醫療器械、智慧醫療、醫療制造業、醫藥流通等領域均虛位以待。
細化至具體選股,以腫瘤免疫治療、特別是細胞治療為代表的治療新技術成為最熱的研發方向。在個性化醫療趨勢下,核心技術是否具有比較優勢則成為主要標準,如在集聚技術資源與干細胞技術領域表現出色的銀河生物(000806.SZ)、新日恒力(600165.SH);同時,具有高效執行力的民營機制、切入醫院核心環節、有壁壘的小市值公司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而醫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慢病管理、醫院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探索的智慧醫療企業、布局細分領域龍頭、以新技術為方向的小市值醫藥制造企業同樣值得關注。
另一投資主線則是百談不厭卻又生機恒久的“創新”。伴隨醫改步伐的推進,醫藥工業進入了10%左右的增長“新常態”。從“藥改”到“醫改”,“創新”的概念囊括了創新藥、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基因測序、中藥配方顆粒等新技術,互聯網醫療、醫藥商業(PBM、GPO、醫藥電商)、IVD 領域渠道創新(檢驗科總包/一體化、渠道整合)、社會資本辦醫、社會專業化分工下CRO/CMO等新興模式。
前瞻變革:政策落地見真章
頻率密集而沖勁迅猛的醫藥行業政策,迎來的是落地后后勁是否仍足的下一步考量。無論是CFDA 關于藥審、臨床試驗規范、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的延續,還是各省與藥審相配套的招標、醫保傾斜性政策,都將影響醫藥生物領域2016年的發展方向。
同時,從重點關注醫療保障制度、強化患者費用保障機制,到同步重視精細化管理服務;從強調包括公立醫院改革在內的體制改革,到同步重視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醫改政策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推進也不容小覷。對于一直以來作為公立醫院改革倒逼機制而存在的民營醫院的發展,想必更是如此。
因此,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面臨結構性調整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的2016或許在政策落地之時方能見得真章。然而, 截至2015年11月23日,今年醫藥指數漲幅為51.07%,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4.78%,醫藥指數大幅跑贏。創新與跨界的雙主線之內,重分蛋糕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