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51-63429508
新聞動態
在線客服
怎樣看尿液化驗單
發布時間: 2014-06-09 11:20:50
[正常值]
PRO(蛋白質)neg (<0.25 ~0.3g/L, 或<25~30mg/dl)
pH(酸堿度)反映4.5 ~ 9.0范圍變化
GLU ( 葡萄糖) norm ( <2.8mmol/L, 或<50mg/dl)
KET(酮體) 乙酰乙酸<0.86mmol,或<5mg/dl);丙酮<6.89mmol, 或<40mg/dl)
BIL(膽紅素)neg (<8.55umol/L,或<0.5mg/dl )
NIT(亞硝酸鹽)neg ( <0.03mg/dl )
LEU(白細胞)neg (<25/μl)
ERY或BLD(紅細胞或隱血)neg (<10/μ1)
SG(比重)隨機尿1.005~1.030,晨尿1.015~1.025
UBGURO(尿膽原)norm ( <2.8mmol/L,或<50mg/dl)
VTC(維生素C)<0.6mmol/L (<10mg/dl)
注:neg: 陰性,norm:正常。
[臨床意義]
(1)蛋白質(PRO):
在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原尿)中,主要含有一些低分子蛋白質,它們的總量約為0.10~0.20g/L(10~20mg/dl)。原尿在流經腎小管時,通過上皮細胞的胞飲和吞噬作用,這些低分子蛋白質幾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在正常人24小時的尿液內,所含蛋白質只有20~80mg。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 000~1 500毫升之間,因此每百毫升尿液的蛋白含量只有2~5mg。
當腎小球通透性能亢進(如腎炎),或血漿中低分子蛋白質過多,這些蛋白質大量進入原尿,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時,便產生蛋白尿,前者稱為腎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稱為血漿性(或溢出性)蛋白尿。此外,當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受損,重吸收能力降低或喪失時,則產生腎小管性蛋白尿(如汞、鉛、鎘及藥物中毒)。常見原因如下:
①腎小球性蛋白尿: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征、腎腫瘤等。
②腎小管性蛋白尿:間質性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屬(汞、鉛、鎘)中毒,應用慶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腎移植術后發生排異反應等。
③混合型蛋白尿:腎臟病變同時累及腎小球與腎小管,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
④ 溢出性蛋白尿:尿中出現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質,如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常出現本一周氏蛋白尿;骨骼肌嚴重損傷及大面積心肌梗塞時,常見肌紅蛋白尿。
⑤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對機體影響而導致的蛋白尿。如功能性蛋白尿,指劇烈運動、發熱、低溫刺激、精神緊張所致暫時性、輕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在±~+;體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因直立體位腰部脊柱向前彎曲、突出使腎血運異常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陰性,直立若干時間后尿蛋白2+ ~3 +。
(2)尿液酸堿度(pH):
正常人的尿pH在6.0左右波動,但受飲食的影響很大。強酸性尿見于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痛風及服用酸性藥物等。強堿性尿見于代謝性堿中毒、應用堿性藥物后。
(3)葡萄糖(GLU):
尿液中的糖類,主要是葡萄糖,在正常情況下,尿中含微量葡萄糖,其濃度為2~20mg/dl,每天排出總量為40~85mg,用一般檢查方法呈陰性反應。在血糖超過腎糖閾或腎糖閾降低時,便產生葡萄糖尿,糖尿分以下幾類:
①飲食性糖尿:健康人短時間內服用大量糖類或一次性進200克以上的葡萄糖,即可產生糖尿。
②暫時性糖尿:因暫時性原因而引起糖尿。如劇烈運動后、頭部外傷、腦溢血癲癇發作、各種中毒、皮質激素用量過多,可有暫時性糖尿。
③持續性糖尿:見于糖尿病,甲亢等。
發現尿糖陽性后,除了反復作尿糖檢查之外,還要檢查血糖,必要時作糖耐量試驗。
(4)酮體(KET):
KET陽性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妊娠劇烈嘔吐、子癇、禁食過久及全身麻醉后。
(5)BIL(膽紅素):
膽紅素是由衰老紅細胞被破壞后的血紅蛋白產生的。在阻塞性黃疸或肝細胞性黃疸,血液中滯留的直接膽紅素達2.0~3.0mg/dl以上時,則排至尿中。溶血性黃疸時的間接膽紅素不能通過腎臟排至尿中。尿內膽紅素的檢查對于黃疸的診斷和判斷預后上有重要的價值。
陽性見于:阻塞性黃疸、膽石癥、膽道腫瘤、胰腺腫瘤、肝硬變、肝炎。
(6)亞硝酸鹽(NIT):
已知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有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的能力,凡由這些細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NIT呈陽性反應。而腎盂腎炎、膀胱炎多由大腸桿菌引起,其NIT陽性率可達69%~80%。所以尿檢亞硝酸鹽陽性時,多見于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7)白細胞(LEU):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有少數白細胞,當每微升(μ1)尿液中的白細胞數>25個時,LEU為陽性反應,主要見于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8)紅細胞(ERY)或隱血(BLD):
尿液中如混有0.1%以上的血液時,用眼睛可以看到血尿,血量在0.1%以下時,便只能用隱血反應或借助儀器檢測才能發現。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允許有極微量的紅細胞(<10/μ1),當每微升尿液中紅細胞數量>10個時,ERY或BLD則呈陽性反應。多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系結石、腫瘤,腎結核等。另外,某些藥物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血尿;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可引起血尿。
(9)比重(SG):
以水的比重作為1.00,因為尿里含有體內代謝產物在內,所以尿的比重應該大于1.00。尿比重的高低隨尿中水分、鹽類及有機物含量而異,病理情況下還受尿蛋白、尿糖及細胞成分等影響。尿比重的數值可粗略的反映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
(10)尿膽原(UBG或URO):
尿膽原是無色的,在體外容易被氧所氧化變為褐色的尿膽素,因此也把兩者合稱為尿膽素體。陽性見于溶血性貧血、瘧疾、嚴重燒傷所致黃疸和肝細胞嚴重受損。由于尿中尿膽原的排出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變動很大,所以當尿膽原含量僅有少許變化時,很難說明有什么意義,只有明顯增高或缺如時,才有明確的臨床意義。
(11)維生素C(VTC):
尿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 0.6mmol/L(>10 mg/dl) 時,會對上述10項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反應。當檢測結果反映VTC超過標準時,應考慮其對結果的影響,可讓病人暫停使用維生素C制劑后再進行檢測。
PRO(蛋白質)neg (<0.25 ~0.3g/L, 或<25~30mg/dl)
pH(酸堿度)反映4.5 ~ 9.0范圍變化
GLU ( 葡萄糖) norm ( <2.8mmol/L, 或<50mg/dl)
KET(酮體) 乙酰乙酸<0.86mmol,或<5mg/dl);丙酮<6.89mmol, 或<40mg/dl)
BIL(膽紅素)neg (<8.55umol/L,或<0.5mg/dl )
NIT(亞硝酸鹽)neg ( <0.03mg/dl )
LEU(白細胞)neg (<25/μl)
ERY或BLD(紅細胞或隱血)neg (<10/μ1)
SG(比重)隨機尿1.005~1.030,晨尿1.015~1.025
UBGURO(尿膽原)norm ( <2.8mmol/L,或<50mg/dl)
VTC(維生素C)<0.6mmol/L (<10mg/dl)
注:neg: 陰性,norm:正常。
[臨床意義]
(1)蛋白質(PRO):
在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原尿)中,主要含有一些低分子蛋白質,它們的總量約為0.10~0.20g/L(10~20mg/dl)。原尿在流經腎小管時,通過上皮細胞的胞飲和吞噬作用,這些低分子蛋白質幾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在正常人24小時的尿液內,所含蛋白質只有20~80mg。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 000~1 500毫升之間,因此每百毫升尿液的蛋白含量只有2~5mg。
當腎小球通透性能亢進(如腎炎),或血漿中低分子蛋白質過多,這些蛋白質大量進入原尿,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時,便產生蛋白尿,前者稱為腎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稱為血漿性(或溢出性)蛋白尿。此外,當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受損,重吸收能力降低或喪失時,則產生腎小管性蛋白尿(如汞、鉛、鎘及藥物中毒)。常見原因如下:
①腎小球性蛋白尿: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征、腎腫瘤等。
②腎小管性蛋白尿:間質性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屬(汞、鉛、鎘)中毒,應用慶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腎移植術后發生排異反應等。
③混合型蛋白尿:腎臟病變同時累及腎小球與腎小管,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
④ 溢出性蛋白尿:尿中出現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質,如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常出現本一周氏蛋白尿;骨骼肌嚴重損傷及大面積心肌梗塞時,常見肌紅蛋白尿。
⑤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對機體影響而導致的蛋白尿。如功能性蛋白尿,指劇烈運動、發熱、低溫刺激、精神緊張所致暫時性、輕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在±~+;體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因直立體位腰部脊柱向前彎曲、突出使腎血運異常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陰性,直立若干時間后尿蛋白2+ ~3 +。
(2)尿液酸堿度(pH):
正常人的尿pH在6.0左右波動,但受飲食的影響很大。強酸性尿見于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痛風及服用酸性藥物等。強堿性尿見于代謝性堿中毒、應用堿性藥物后。
(3)葡萄糖(GLU):
尿液中的糖類,主要是葡萄糖,在正常情況下,尿中含微量葡萄糖,其濃度為2~20mg/dl,每天排出總量為40~85mg,用一般檢查方法呈陰性反應。在血糖超過腎糖閾或腎糖閾降低時,便產生葡萄糖尿,糖尿分以下幾類:
①飲食性糖尿:健康人短時間內服用大量糖類或一次性進200克以上的葡萄糖,即可產生糖尿。
②暫時性糖尿:因暫時性原因而引起糖尿。如劇烈運動后、頭部外傷、腦溢血癲癇發作、各種中毒、皮質激素用量過多,可有暫時性糖尿。
③持續性糖尿:見于糖尿病,甲亢等。
發現尿糖陽性后,除了反復作尿糖檢查之外,還要檢查血糖,必要時作糖耐量試驗。
(4)酮體(KET):
KET陽性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妊娠劇烈嘔吐、子癇、禁食過久及全身麻醉后。
(5)BIL(膽紅素):
膽紅素是由衰老紅細胞被破壞后的血紅蛋白產生的。在阻塞性黃疸或肝細胞性黃疸,血液中滯留的直接膽紅素達2.0~3.0mg/dl以上時,則排至尿中。溶血性黃疸時的間接膽紅素不能通過腎臟排至尿中。尿內膽紅素的檢查對于黃疸的診斷和判斷預后上有重要的價值。
陽性見于:阻塞性黃疸、膽石癥、膽道腫瘤、胰腺腫瘤、肝硬變、肝炎。
(6)亞硝酸鹽(NIT):
已知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有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的能力,凡由這些細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NIT呈陽性反應。而腎盂腎炎、膀胱炎多由大腸桿菌引起,其NIT陽性率可達69%~80%。所以尿檢亞硝酸鹽陽性時,多見于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7)白細胞(LEU):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有少數白細胞,當每微升(μ1)尿液中的白細胞數>25個時,LEU為陽性反應,主要見于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8)紅細胞(ERY)或隱血(BLD):
尿液中如混有0.1%以上的血液時,用眼睛可以看到血尿,血量在0.1%以下時,便只能用隱血反應或借助儀器檢測才能發現。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允許有極微量的紅細胞(<10/μ1),當每微升尿液中紅細胞數量>10個時,ERY或BLD則呈陽性反應。多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系結石、腫瘤,腎結核等。另外,某些藥物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血尿;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可引起血尿。
(9)比重(SG):
以水的比重作為1.00,因為尿里含有體內代謝產物在內,所以尿的比重應該大于1.00。尿比重的高低隨尿中水分、鹽類及有機物含量而異,病理情況下還受尿蛋白、尿糖及細胞成分等影響。尿比重的數值可粗略的反映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
(10)尿膽原(UBG或URO):
尿膽原是無色的,在體外容易被氧所氧化變為褐色的尿膽素,因此也把兩者合稱為尿膽素體。陽性見于溶血性貧血、瘧疾、嚴重燒傷所致黃疸和肝細胞嚴重受損。由于尿中尿膽原的排出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變動很大,所以當尿膽原含量僅有少許變化時,很難說明有什么意義,只有明顯增高或缺如時,才有明確的臨床意義。
(11)維生素C(VTC):
尿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 0.6mmol/L(>10 mg/dl) 時,會對上述10項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反應。當檢測結果反映VTC超過標準時,應考慮其對結果的影響,可讓病人暫停使用維生素C制劑后再進行檢測。
上一篇:如何看大便常規化驗單    下一篇:如何看血液化驗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