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51-63429508
新聞動態
在線客服
POCT,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邊進行的臨床檢測(床邊檢測bedside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臨床檢驗師來進行。是在采樣現場即刻進行分析,省去標本在實驗室檢驗時的復雜處理程序,快速得到檢驗結果的一類新方法。
POCT,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邊進行的臨床檢測(床邊檢測bedside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臨床檢驗師來進行。是在采樣現場即刻進行分析,省去標本在實驗室檢驗時的復雜處理程序,快速得到檢驗結果的一類新方法。國外曾有不少與POCT相關的名詞,如 bedside testing(床邊檢測)、near-patient testing(病人身邊檢測)、physicians`office testing(醫師診所檢驗)、home use testing(家用檢驗)extra-laboratory testing(檢驗科外的檢驗)和decentralized testing(分散檢驗)等。隨著這一領域的不斷發展,這些名詞都已不能概括POCT的含義。
POCT名詞的組成包括point(地點、時間)care(保健)和testing(檢驗).國外對POCT的定義有“就在病人醫療現場對任何醫療措施所需進行的檢驗。不在中央檢驗室而在病人身邊進行的檢驗,其結果可改進病人的保健措施”“由臨床實驗室制訂的,但不在檢驗科設施中對病人進行的測定,不需要固定、專用的場所。將試劑盒和一起手攜或運送到病人身邊就地進行即刻檢驗?!?
POCT的主要標準是不需要固定的檢測場所,試劑和儀器是便攜式的,并且可及時操作。POCT不需要專門臨床檢測服務。
近年來,由于當今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進步,以及高效快節奏的工作方式,使得具有實驗儀器小型化、操作簡單化、報告結果即時化的POCT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POCT市場的高速發展,為眾多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與此同時在它的產生和發展中仍然存許多問題制約著POCT行業的快速發展,比如在質量控制、操作者的技術水平、組織管理、檢驗費用以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
產品特點
1、快速
POCT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快的得到實驗結果。診斷和輔助技術的進步,對疾病的認識以及治療水平的提高是POCT逐漸受人關注的主要原因(財政方面的壓力是次要因素)。這些進步使一些疾病接近根除,使另外一些疾病得到盡早診斷和更好治療。
對于AMI病人的診斷,如果臨床表現高度可疑性心電圖表現無決定性診斷意義,心肌損傷標志物cTnI床旁診斷試劑的應用可使此類急性病人的趁斷和治療方案的確定變得更容易和更準確。整個過程只需要15分鐘。
2、使用簡單
操作簡便,容易使用足POCT的另一特點。POCT憑借它的易用性已成為診斷系統的一部分;POCT承擔了實驗室的職能但又無需傳統的醫院實驗室設備。POCT既可在醫生的診所也可在開動的汽車上完成。POCT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24小時全方位為病人服務。
3、節約綜合成本
實驗人員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控制診斷的成本。但結果總是降低了單個檢驗的成本,而不足從整體上降低病人整個就醫過程的成本。從“單個檢驗成本”方面考慮,POCT相對較高;但在許多情況下POCT的應用不僅可以改善實驗結果而且可以降低資源的占用病人住院的時間,采樣時間,醫護人員的占用時間等。
產品介紹
心血管疾病在西方世界是成年人的最大的潛在殺手,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7000萬人患有心臟病,每年有大約600萬人因為胸痛而進急癥室,其中250萬病人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ACS),其中包括150萬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l),100萬的不穩定心絞痛病人,而每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超過了50萬,也就是說真正威脅到病人生命安全的AMl只占胸痛病人總數的1/4,而其它胸痛病人無需再在醫院作進一步治療,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確診胸痛病人是否患有致命的AMI的話,那么那些非AMI的病人不但要無端的擔驚受怕,而且每天要承擔額外的大額醫藥品費和住院費。不僅如此,有些AMI患者因診斷不及時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延誤病情甚至死亡。
CTnI POCT以快速正確的診斷讓真正需要治療的AMI病人及時得到治療,縮短病人的就醫時間,另一方面更可以縮減社會的醫療成本,讓那些無需進一步治療的病人減少支出,釋放社會不必要的醫療占用,使醫院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現狀拓展
絕大多數凝血分析是采血后送到實驗室由自動化凝血儀進行檢測的,周轉時間長,送檢和存儲不當容易影響標本質量。POCT類儀器應運而生,活化凝血時間(ACT)是其中應用的最充分的指標,主要在臨床科室使用,一滴末梢血即可得到肝素抗凝的大致效果。其次是INR,在國外已經發展到像血糖那樣發展到患者自測的階段,極大地方便了治療性監測,其可行性和實用性也在專門的抗凝診所得以證實。目前國內開展自測可能為時尚早,我們僅討論如何實現良好的臨床應用。
1.凝血酶原時間(PT) 和INR的POCT
口服抗凝劑治療是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最有效的辦法之一,特別是預防房顫伴發的中風、心臟換瓣和術后靜脈血栓的預防方面。其顯著的臨床效應令接受華法令治療的患者數目大幅增長,英國幾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此外,由于飲食和藥物代謝等原因,患者的INR不可能保持一成不變,因此,建立INR的長效監測機制至關重要。在劑量調整期INR測定的頻率為每周至少一次,直至結果穩定。提高監測頻率將有助于INR穩定在治療范圍內。面對巨大的工作量壓力,越來越多的INR POCT產品出現在國內外市場。
2.用于肝素抗凝監測的POCT
肝素監測在住院患者特別是監護患者中是相當頻繁的,長時間等待阻礙了凝血紊亂的快速診斷和快速有效的抗凝。盡管國內肝素監測的POCT應用相對成熟,實際上也僅限于ACT測定,ACT并非是唯一之選,APTT檢測的POCT提供了這種可能。肝素抗凝監測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比如肝素使用過量、魚精蛋白、獲得性的因子缺陷、DIC、原發性纖溶等。由于廣泛存在的原因,比如個體、儀器或試劑差異,很難建立抗凝效果和凝集時間延長的多少之間的關系。通過調查發現,POCT與自動化儀器之間APTT相關性不很理想,APTT的一致性遠不如PT。由于不像INR那樣經過校準計算,APTT的秒數基本不可比,POCT略高于自動化凝血儀的結果,而且測定范圍寬,在高值區間不便比較。APTT測試本身由于對試劑非常敏感,自動化凝血儀組合不同APTT試劑測定同一血漿的結果并不一致5,肝素治療患者的差異更高達200%。POCT技術具有與自動化凝血儀不同的方法學特點,即便質控標本的檢測有一定相關性,差異也難以忽略。
3.凝血機能的總體評價
所謂總體評價,是指這類設備不同于以往單一檢測某些凝集成分數量和活性的方法,通常記錄了血液從凝集到纖溶的全過程,因此比較全面地提供關于患者凝血機能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已經形成了獨特的POCT門類。目前在國內主要有兩種此類POCT,都是基于血液凝集過程中粘彈性的變化進行檢測的。血栓彈力圖,即所謂的TEG(Thrombelastography,Haemoscope,IL,USA),檢測時隨著血塊凝集強度的增長和減弱生成一條凝集力曲線,該曲線可以直觀地反映全血凝集和纖溶的情況。根據筆者近年來的臨床應用經驗,該方法與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更為標準化,不需要繁瑣的標本處理,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其性能評價已另文表述。血小板功能分析對時間有嚴格的要求,原則上應在采血后2小時內完成,才能反映體內凝血機能的實際水平,未抗凝的新鮮血比枸櫞酸抗凝血的結果更可靠。TEG與血小板聚集率的總體檢測時間大體相當,如果進一步提高其檢測速度將會給臨床帶來更大便利,近來推出的RapidTEG檢測有了較大改進,而且還能提供ACT。TEG測定動靜脈血的結果是有差別的,TEG反映出來的動脈血凝集更強,此外還有性別差異。TEG在心臟外科手術、肝移植、外傷和產科中廣泛用于檢測血凝和纖溶,特別是對預測出血具有明顯優勢。盡管有學者傾向于傳統凝血試驗,認為靈敏度和特異性更好,但是不能否認TEG比常規凝血指標更好地反映了凝集和纖溶過程,更接近體內凝血的實際情況,它所提示的出血傾向可能比單一凝血因子缺乏或者以時間延長表達的凝血機能減低的臨床價值更高。60年的發展完善使TEG在外科手術中指導成分輸血的應用日臻成熟,遺憾的是尚未形成輸血相關的國際標準或指南,這也為我們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空間。
Sonoclot(SCT,Sienco,美國)在我國作為床邊診斷也有較長時間應用,與TEG不同的是,Sonoclot采用超聲檢測的方法檢測血栓的粘彈性,這種差異帶來了重現性的不同。除了預測出血以外,Sonoclot也用于血小板功能評估,但是用于指導輸血的情況不多。